2023 年 5 月 18 日傍晚,林悦萱拽着母亲的衣袖,站在街边宠物小店前不愿离开。就在刚刚公布的期中考试成绩里,她的英语成绩全班第一,物理成绩也在年级名列前茅,原本母亲只打算给她买双新运动鞋作为奖励,可在林悦萱软磨硬泡、撒娇坚持下,母亲最终点头答应,买下了那只雪白可爱的小兔子。店主把兔子装进小笼子,还介绍说这是刚满月不久的幼崽,性格温顺,不过也得用心照顾着点儿。林悦萱满心欢喜地提着笼子,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回到家后,父亲看到兔子,心里有些犯嘀咕,但瞧见林悦萱把兔子的窝布置得整整齐齐,便也叮嘱道:“可不许把它带去学校呀,晚上也别玩得太晚,影响休息。” 林悦萱赶忙点头答应,还给小兔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 “雪球”,把它放在了自己床头边的小桌上,睡觉前还特意拿了块小毯子盖在笼子上,怕它着凉呢。
到了 5 月 21 日,雪球已经适应得挺好了,一会儿在干草堆里蹦跶,一会儿又凑到笼子边好奇地张望。林悦萱观察到它喜欢吃胡萝卜缨子,还爱啃咬小木块,于是亲手给它做了个小小的玩具放在笼子里。可谁能想到,就在那天下午四点多,林悦萱正准备给雪球添点儿水的时候,小兔子不知怎么的,突然变得很凶,耳朵一竖,猛地扑上来,一口咬住了林悦萱左手食指的指尖。林悦萱疼得 “啊” 的一声叫了出来,赶紧用力甩开兔子,这才发现手指已经被咬伤了,伤口开始往外渗血,周围也迅速肿了起来,红红的一片都蔓延到了指节处。
林悦萱心里害怕,又不敢大声说出来,只能先用纸巾使劲儿按着伤口,然后找了个创可贴贴上。吃晚饭的时候,母亲发现她拿筷子的姿势不太对劲,一问才知道是被兔子咬伤了。父亲一听,顿时神情变得很紧张,立刻就带着林悦萱去了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先给伤口做了初步处理,随后建议最好尽快接种狂犬疫苗。虽说这小兔子来源挺清楚的,传播狂犬病的风险相对比较低,但父母想着多一份保障总是好的,坚持要给孩子做最全面的防护。
当天晚上,第一针人用狂犬疫苗就顺利接种上了。接下来的四针,也分别按照规定的时间,在 5 月 24 日、5 月 28 日、6 月 1 日和 6 月 6 日依次完成了接种。这整整 28 天里,林悦萱每天都乖乖地按时吃药、按时休息,伤口愈合得也挺顺利的,身体一直没出现什么异常情况。6 月底的时候,父亲把雪球连带着笼子一起送到了郊外的一家小动物救助站,从那以后,家里就再也没养过宠物了,一切似乎都慢慢恢复了正常,可没想到,意外却在悄悄降临。
2023 年 11 月 12 日午后,林悦萱坐在自己房间里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刚开始的时候,她写得还挺专注的,圆珠笔在纸上滑动的声音平稳又流畅。可当写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一段的时候,她忽然感觉后脑勺那儿传来一种僵硬的牵拉感,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地勒住自己一样,连转头都变得不那么顺畅了。紧接着,她的呼吸也变得沉重起来,脑袋开始昏昏沉沉的,就好像整个脑袋被灌了铅似的,沉甸甸的。写出来的字也变得越来越乱,歪歪扭扭的,林悦萱抬手揉了揉脑袋,脸色变得有些苍白,想着站起来活动活动,说不定能好受点儿。
刚走到房间门口,还没等伸手去开灯呢,她就感觉眼前的东西开始不停地旋转,整个人一下子没了重心,跌跌撞撞地赶紧扶住墙,这才勉强站稳了。这时候,她的额头已经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呼吸急促得都快喘不上气来了。屋里的空调温度开得挺合适的,风扇也没开,可林悦萱却觉得特别憋闷,那种感觉就好像被厚厚的被子紧紧裹住了一样,身体变得又迟钝又沉重。母亲听到动静走进房间,拿体温计给她一量,体温显示是 38.2℃,母亲心想可能就是普通的感冒,就没太当回事儿。
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林悦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一会儿嫌灯光太亮,刺得眼睛难受,一会儿又说眼睛酸涩,根本闭不上。还一个劲儿地说自己好像听到有人在窗户外面敲玻璃,非得让父母去阳台看看。父母去看了好几次,确定外面没人了,她这才稍微安静了点儿。母亲以为就是病毒性感冒引起的一些神经反应,所以没太往心里去,只是轻轻地拍着林悦萱的肩膀,安慰她赶紧睡,可结果一整晚母女俩都没睡着。
到了 11 月 13 日傍晚六点,林悦萱跟着父母去附近的超市买学习用品。刚走出超市的自动门,一阵冷风刮过来,林悦萱一下子抱住脖子,整个人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一步,满脸惊恐地说:“这风刮到脖子上,就跟针扎一样疼啊。” 母亲赶忙伸手想给她围上围巾,可她却一下子躲开了,眼神里满是害怕,动作也显得特别惊恐。回到家后,她一头钻进被子里,说眼睛受不了灯光,让把卧室里所有的灯都关掉。
当晚十点左右,父亲看林悦萱出了好多汗,就端了杯温水过来想让她喝点儿。可水杯刚挨到她的嘴边,林悦萱突然像被电击了一样,浑身打了个哆嗦,手一抖,杯子 “啪” 的一声掉在了地上,水洒了一地。紧接着,她的嘴唇开始变得发青,说话也变得语无伦次,只能发出 “嗯…… 啊……” 之类含糊不清的声音。母亲赶紧上前想扶她到沙发上休息,刚碰到她的肩膀,林悦萱的身体就开始剧烈地抽搐起来,手脚变得僵直,后背也使劲儿往后拱,嘴角开始往外冒白色的泡沫,眼球往上翻,看上去好像已经没什么意识了。
父亲见状,急忙用手把林悦萱平放在客厅的地毯上,然后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等急救人员赶到的时候,林悦萱已经陷入了高热性惊厥的状态,体温一下子飙升到了 39.8℃,喉咙那里的肌肉一直在不停地痉挛,吞咽都变得特别困难,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护士拿着手电筒检查她的眼睛,发现对光反射变得很迟钝。急诊医生初步判断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高度感染,立刻把她送进了抢救室,先给她插上管子,进行了镇静处理,同时安排了病毒性脑炎以及其他可能的病原感染相关的筛查。
母亲焦急地把林悦萱之前被兔子咬伤,而且已经按要求完成了全部狂犬疫苗接种流程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医生。按常理来说,完成了全程疫苗接种的人,基本上是不可能感染狂犬病的呀,可医生还是决定进一步做病毒核酸、脑脊液、唾液样本以及皮肤活检这些检查,想看看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病原体在作祟。
11 月 14 日凌晨四点多,各项检测结果陆续出来了:在脑脊液和唾液样本里,都检测出了狂犬病毒 RNA;对颈部皮肤做的活检显示,存在典型的 Negri 小体,呈阳性;血清中狂犬病毒 IgG 抗体水平高达 1:2560;脑电图显示大脑有大范围的神经异常放电情况。综合这些结果,最终明确诊断为狂犬病发作了。
医生团队赶紧启动了加强治疗的方案,想尽办法维持林悦萱的生命体征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可这时候林悦萱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不可逆的阶段了。到了 11 月 14 日中午,林悦萱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午三点十五分,尽管医生们全力抢救,可还是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只能无奈地宣告临床死亡了。
当死亡通知书递到父亲手上的时候,母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一下子扑到护士的怀里,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嗓子都快哭哑了,话都说不完整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往下掉,嘴里念叨着:“不是说疫苗的保护率挺高的吗?这五针可一针都没落下呀,我们每天都定着闹钟,按时送她去打针,怎么还是……” 父亲站在一旁,脸色惨白,整个人就像被抽干了力气一样,手指微微颤抖着,不停地低声说着:“怎么会这样……”
母亲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终于忍不住大声哭喊起来,把心里的疑问和委屈一股脑儿地都发泄了出来:“是你们说兔子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很低的呀,也是你们说打完针就没事了呀!我们可都是按照你们说的一步一步做的,现在孩子却没了,你们倒是说说,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错啊?是不是疫苗本身有问题啊?是不是冷链运输没做好啊?难道这疫苗根本就没什么保护作用吗?” 她的声音在急诊大厅里回荡着,医生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周围的人听了,也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值班医生皱着眉头,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压低声音说道:“我们用的疫苗都是由疾控中心统一配送的,每一支都有完整的批号,冷链运输记录也都很齐全,都是可以追溯源头的,根本不存在假疫苗或者质量有问题的情况呀。” 医生看着悲痛欲绝的家属,眼神里满是沉重和无奈,“我们肯定会去追查原因的…… 只是,如果真的是全程都按照规范操作的,伤口也没有出现感染,之后也没有再次暴露的情况,那这病毒到底是怎么潜伏下来的呢?” 从医生的语气里,能听出不仅仅是对这个病例感到困惑,更是有一种面对常规医学规律失效时的那种无力感。
医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始详细地询问咬伤当天的各种细节,像兔子是从哪儿来的呀,咬伤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伤口当时有没有清洗干净,是不是及时做了处理等等。他一边问,一边反复对照着疫苗接种的记录、发病的时间以及症状表现这些资料。忽然,在翻看疫苗接种回执的时候,医生的手停住了,眉头也皱得更紧了。
医生深深地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惋惜,说道:“你们真的是太大意了呀…… 接种疫苗其实只是第一步,虽说这五针狂犬疫苗正常情况下是能及时控制住体内的病毒的,可恰恰就是你们一家人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细节,这才让病毒有了可乘之机啊。不是疫苗没效果,而是这个看似没那么严重的小疏忽,却让孩子丢了性命啊。像你们这样的情况,我可不是第一次遇到了……”
医生所说的这个被忽略的关键问题,就是林悦萱自身免疫系统低反应的状况。要知道,狂犬疫苗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是要依靠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接种之后,能够产生足够的抗体来抵御病毒的入侵。当疫苗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得先识别它,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进而激活免疫细胞,最终形成特异性的抗体才行。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在接种疫苗后,都能产生理想的免疫应答反应的。对于一部分个体来说,哪怕是严格按照五针的接种流程来操作了,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可能还是没办法达到能够起到防护作用的那个阈值,这样一来,病毒就有了可钻的空子了。
林悦萱在 5 月被兔子咬伤后,是按规定完成了全程的狂犬疫苗注射的,表面上看,整个流程确实没什么毛病。可是,当病毒的潜伏时间延长到了好几个月,再次引发症状的时候,医疗团队经过分析发现,林悦萱的免疫系统很可能在接种疫苗之后,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抗体屏障。结合她病情的发展情况以及实验室的各项检测数据,医生判断她属于 “免疫低反应个体”。这类人就算是接种了标准的疫苗,也有可能没办法产生足够的病毒中和抗体。
儿童在成长发育的这个阶段,免疫系统和成年人相比,本身就还不够成熟,在识别抗原以及生成抗体的效率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尤其是在受到营养吸收不好、近期有过感染情况、使用过激素干预等因素影响的时候,疫苗接种之后所能起到的保护效果就很容易被削弱了。林悦萱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基础疾病病史,可要是在接种疫苗期间,存在过感冒了、身体免疫负荷过高这些没被重视的潜在状况,那就很可能导致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能力不足,没办法构建起足够坚固的保护屏障了。
狂犬病病毒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沿着神经系统朝着中枢部位慢慢推进,而且在早期并不会大量地扩散到血液当中去,这就意味着,哪怕体内的抗体水平不是很高,它所引发的症状也会被长时间地 “隐藏” 起来。在林悦萱这个病例里,尽管在 28 天内完成了全部疫苗的接种,当时身体也没有出现发热、过敏这些反应,可她的免疫系统实际上并没有建立起足够有效的 “记忆”,病毒在她被咬之后的早期阶段,就有可能悄悄地进入了神经通路,跑到了抗体没办法发挥作用的区域里去了。
林悦萱在发病之前出现的体温升高、怕风、对光敏感、行为异常这些症状,恰恰就是狂犬病毒已经深度侵袭神经系统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当医生通过检测发现她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虽然有,但是却没办法中和病毒的时候,就进一步证实了 “免疫应答质量不达标” 这个推测了。这并不是说疫苗没效果,而是个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和疫苗所能产生的保护效果之间存在着差距,这种情况虽然特别罕见,但在医学上其实是早有记载的特殊类型案例。
医生在回顾林悦萱整个治疗过程的时候提到,如果能在疫苗接种后的 14 天和 28 天的时候,同步检测一下抗体的滴度,那就有可能尽早发现抗体生成不足的这个问题,然后及时采取补打疫苗、加强免疫球蛋白注射之类的补救措施了。可惜的是,这样的检测并没有被纳入常规的流程当中,家属也没有意识到这一步的重要性。这起病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明白,疫苗固然重要,可免疫系统的良好配合才是构建起有效防护的基础呀。
配资炒股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